黄色视频

学校主页| 返回旧版| 书记院长信箱

学术研究

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当前位置: 黄色视频 -> 学术研究 -> 科研机构 -> 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 正文

“妇女/性别学术月”系列讲座(四):情感社会学视野下的亲密关系和金钱

作者: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5年02月28日 13:56

作为一种专门针对女性玩家设计研发的恋爱模拟游戏,乙女游戏流行的背后折射出当代年轻女性的婚恋观的转变:从“找到爱自己的人”变为“在爱情中发现更好的自己”。玩家在乙女游戏中能够收获正向的情绪反馈并逐渐形塑自己的恋爱观,这种浪漫模式因规避了现实恋爱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而变得轻松可及,更重要的是,乙女游戏中展现了相较于现实而言更平等的更易为女性接受的性别理念,凡此种种,都使得游戏玩家获得了一种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体验。尽管对于游戏背后的商品化机制并不陌生,但通过将游戏角色与游戏公司分离对待的观念建构,玩家在维系同游戏角色情感体验的纯粹性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其付费能力影响游戏公司的剧情设计,这反映了消费逻辑主导下玩家争夺主体性的尝试。

沈老师认为,乙女游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亲密关系模式——自我恋爱,一种无压力的情感替代机制,这是新时代的女性情感实践,而不是玩家单向度的“拟社会关系”或对现实的简单逃避。在自我恋爱模式中,女性拥有更多的情感主导权,能够定制化和个性化情感体验,获得正向反馈促进自我成长。乙女游戏搭建了性别平等理念的实验场,女性玩家在其中得以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反转性别角色、摆脱传统的“被照顾者”形象,体验到更为自主的情感支持与认同。与此同时,在“消费就是投票”的观念主导下,玩家不再是被动的游戏环节的体验者,而是通过付费行为影响剧情发展走向,这是一种商品浪漫化与浪漫商品化共在的实践。另一方面,沈老师也分析了这种自我恋爱模式存在的困境:将情感自主权与经济能力挂钩可能制造新的不平等、现实生活中的性别不平等未被触及以及哲学家韩炳哲所说的“他者”的消失与爱欲的消解等。但无论如何,乙女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情感实践,不仅为理解现代亲密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探索更自由和平等的情感体验提供了可能性。在讲座最后,沈老师与到场听众就互联网上的女性主义与学术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的差别、异性友谊是否确实存在、爱情是否是必需品、乙女游戏中“他者”是否消失等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探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作为本次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月系列讲座的收官之作,沈奕斐老师的精彩分享为整个学术月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沈老师以其深厚的理论积累、独到的学术视野和亲切的个人风格赢得了到场听众的热烈支持与高度评价。讲座吸引了来自学校内外的关注性别议题的师生同仁,大家纷纷表示从沈奕斐老师基于情感社会学视角的新型亲密关系研究中收获颇丰。

撰稿人:杨笛  吴诸珍    图片:刘姝彤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