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视频

学校主页| 返回旧版| 书记院长信箱

学术研究

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当前位置: 黄色视频 -> 学术研究 -> 科研机构 -> 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 正文

性别学术月讲座一:顶“天”立“地”半边天——口述史中的女性青春叙事

作者: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4年12月22日 11:02

讲座报道:

“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月”系列讲座(一):顶“天”立“地”半边天——口述史中的女性青春叙事


   讲座人: 黄色视频   金一虹  教授

1213日下午,2024年度的“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月”首场讲座在黄色视频 随园校区逸夫楼举行。本次讲座由黄色视频 教授、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访问教授金一虹教授主讲。她以自己多年女性口述史研究的累积为基础,围绕“半边天”与“铁姑娘”两个概念的衍生,对集体主义时期中国妇女劳动解放运动进行了分析,并以叙事分析的手法对“铁姑娘”口述史的叙事风格做进一步分析。一个似乎是小众、历史的话题,吸引了众多师生,现场一座难求,以至一些师生不得不席地而坐。


在开讲之前,学术月的策划人和召集人杨笛老师介绍了南师大妇女/性别研究中心每年举办“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月”传统的由来、愿景与发展,介绍了金一虹对学术月研究传统形成的贡献以及本人的学术成就。


金一虹老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20世纪670年代曾经流行的气势如虹的“半边天”口号和“铁姑娘”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争议。


针对国内外女性学者对“半边天”的四+N种不同的“说法”,她指出:在上个世纪中国赶超式的现代化模式下,“妇女能半边天”,不仅可视为激励广大妇女投身工农业建设激情的一个号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那个时期中国劳动妇女的一个“解放纲领”。对它的不同诠释也存在话语竞争。



在毛泽东时代不仅有“能顶半边天”号召,也有妇女“顶起半边天”的实践。“铁姑娘”就是这种实践中最年轻、最具震撼力的一支队伍、一个小群体;是被高度符号化了的“半边天”。因此也遭到诸如:她不过是革命工具或政治符号”;女性被“去性别化(或男性化)和妇女身体的“缺席在场”等各种批评。特别是因女性的“去性别化”和无主体的“缺席在场”而遭到更多的诟病。


面对对“半边天”和“铁姑娘”评介中的多种“异音”,金一虹认为:应该更多倾听“亲历者”自身的体验,用个人经验去评介、建构历史。她基于几年来对七十余位“铁姑娘”和十八个女子专业集体的口述史的积累,并借助文学的叙事分析方法对口述史的叙事进行分析,提出:与“英雄叙事”、“苦难叙事等不同,“铁姑娘”叙事是一种青春叙事;同时也与男性的青春叙事不同,“铁姑娘”叙事是一种带有强烈时代特点的女性青春叙事。在时代的模塑下,她们的青春叙事展现出一种年轻的女性对扩展个体生命世界、获得表演舞台的渴望,以及走出历来女性困顿于家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命运的意志,因此也更珍惜集体展演而对集体主义产生精神皈依。76AF0



    最后,金一虹老师以著名的大庆油田会战的性别化劳动组织为例,指出,大会战的组织者、指挥者对“半边天”的不同诠释和策略性运用,搭建了少量青年女工组成专业战斗队和以数万之众的家属工组成“农副业战线的红色娘子军”的“顶天立地”之势,从而形成“男油女耕”并使“男工女农”分工模式固化,意在肯定“半边天”式的妇女劳动解放的纲领性意义的同时,尝试分析其内在的矛盾和局限,这给未来研究留下思考空间。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提问和讨论中结束。







                                                   撰稿人:杨笛 杨丽(24级女性教育学研究生)

                                                   照片提供:马弈辰(24级女性教育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