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黄色视频主办了第七期贻芳讲坛,本期讲坛邀请了黄色视频
外国语学院许诗焱老师主讲。本次贻芳讲坛采用了zoom会议室在线讲座的形式,实际观看人数超过三百人,可以用“爆满”来形容。

讲座开始前由马黎燕老师介绍主讲人。许诗焱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色视频
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江苏文学翻译与研究中心英文期刊《中华人文》副主编,黄色视频
“青年教学十佳”,“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翻译,译著《四幕人生》。


讲座开始,许老师首先谈到了她认为在这样不平凡的一年里,作为一位大学老师不应该沉默或是只看到个人的岁月静好,也不应该盲目地发表一些偏激言论,而是应该从个人的研究领域出发,发出自己的声音,做一些正面的引导。正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训所阐释的——在蒙昧中带来一点点光亮。提起光亮,曾经灯火辉煌的纽约时代广场如今只剩唏嘘。戏剧的特点是聚集和互动,所以在疫情下,戏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当城市的文化气息消散,百老汇灯光暗淡,时代广场的荣光亦不如往昔。我们常常认为艺术可有可无,可是当生活中真的没有了艺术,又该去哪里寻求光亮呢?

这样的2020在我们眼中或许有些魔幻,那么如果尤金·奥尼尔谈到2020,他会写些什么呢?许老师从事尤金·奥尼尔研究二十几年,用她的话来讲叫做“我把青春献给你”。基于对尤金·奥尼尔充分的研究,她从四个角度谈了尤金·奥尼尔可能写下的2020。



第一、无名之辈。奥尼尔的创作一直专注于无名之辈,让海员、无业游民等走上舞台。古希腊的悲剧写神,莎士比亚的悲剧写贵族皇室,而尤金·奥尼尔在无名之辈中找到了悲剧的原始概念。

在《送冰的人来了》中,通过刻画社会中各类失败者,反映社会问题。在那个爱国热情洋溢的年代,他冷静客观的看到了国家存在的问题;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谈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剧作《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还被改编为中国地方戏剧,所以在奥尼尔看来无名之辈更加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他们的动人可以跨越国籍,跨越语言,成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


新冠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是我国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疫情的每一点好转,背后都有着众多无名之辈的付出、都有着无数个逆行者的默默奉献,通过文学、通过手中的笔、通过一架相机,我们可以记录他们的感人故事,汇聚精神力量。

第二、两难困境。艺术不能解决问题,却可以引起思考。奥尼尔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作品《天边外》写了理想难以在现实中实现,亲人间的冲突以及人面临不可知命运的被动。

他的父亲曾告诫他不要写苦难写悲剧,戏剧应该为观众带来愉悦和鼓舞。但奥尼尔始终认为戏剧应该要引起观众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这里就联系到了前段时间关于“前浪”和“后浪”的讨论,许老师认为年轻人在创业初期面对的更多的会是艰辛和不认可,会有迷茫有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初心,也要学习“前浪”的可取之处。许老师还分享了南大教授杜骏飞老师写给青年的话:“敬你乱云飞渡还懂得追问,敬你愁肠百转还铁骨铮铮,敬你阅尽浮沉还敢爱敢恨,敬你身不由己还一往情深。”

再结合疫情,音乐剧《来自远方》展示了灾难让人更加团结,电影《战狼2》展示了我国对于海外公民的保护,今年我国的全民战“疫“,也是源于生活的电影素材。艺术的多元化与丰富的视角,可以引发我们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思考,激励大众砥砺前行。

第三、悲喜同归。最好的悲剧和喜剧是一体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作品有着悲剧内核,而奥尼尔悲剧中的人物大多是笑着的。

比如《送冰的人来了》中,小酒馆里的每一位失败者时常是笑着的,因为面对生活的荒谬,哭泣已经无法表达他们的情感,只能笑,而这样的笑,比哭泣更让人感到心酸。

周中华先生关于疫情的漫画作品《来之不易的胜利》也是悲喜同归的体现,有牺牲就有悲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和命运以及现实抗争的勇气则是一种胜利。就好像《俄狄浦斯王》,不因无法改变的悲剧结果而放弃抗争,不论结果,敢于抗争也是一种胜利。

第四、中国缘分。尤金·奥尼尔十分向往中国,在剧作《马可百万》中描绘了他理想中的东方世界。1928年来到上海,亲眼所见的中国和理想中并不一样,但仍然让奥尼尔获得了一种真实感,一段奇异的经历。


奥尼尔晚年的住所为中式风格,符合中国风水布局,融合了道家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道家思想的存在。

最后,许老师提到了缘分,奥尼尔和中国的缘分,还有她翻译奥尼尔传记《四幕人生》的缘分,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来说:“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其次是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接着,韦清琦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本场讲座,许老师以个人魅力,对于学术的热忱以及治学的深度和广度,帮助我们看到了生活和艺术的美好,引导我们从身边的小人物切入去接触艺术,引起共鸣。当我们执著于对艺术的热爱,保持着对于艺术的初心,艺术的美好将永远不会褪色。

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讨论了尤金·奥尼尔对于美国戏剧的深远影响,表现主义运用和发展,诠释人物内心的艺术手法等问题,许老师耐心解答,最后在一片掌声中,讲座进入了尾声。

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们,他们都有上场下场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普通人的生活中或许没有伟大的故事,但艺术从来不会脱离无名之辈的生活。当观众席灯光渐暗,舞台大幕拉开,人生百态世间离奇在我们眼前上演,每一部剧都有属于它的笑点、泪点或是痛点,它不需要感染所有人,但总会有一幕,戳中人们的内心,这就是戏剧的力量,艺术的力量。
撰 稿:孟昊萍
图片提供:许诗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