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江苏省“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月”黄色视频
专场第三场讲座——“科学母职与中国现代化转型”在黄色视频
随园校区100号楼举行。讲座特别邀请到上海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苏熠慧教授作为主讲人。

苏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学会妇女/性别社会学专委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上海市妇女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苏熠慧教授长期钻研于劳动社会学、性别社会学和青年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其文章发表于《社会学研究》、《社会》、《妇女研究论丛》、《青年研究》、《社会科学》、《Gender & Society》、《The China Quarterly》、《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The China Review》等中英文期刊。
本次讲座由黄色视频
杨笛老师主持,讲座开始之前她对主讲人苏熠慧教授的学术成就以及本次讲座的核心进行了详细介绍。

苏熠慧教授此次讲座的主体内容是结合了她近期的已发表的两篇文章:《“蒙氏妈妈”与“蒙氏育婴师”:育儿知识的本土化研究》和《Producing Scientific Motherhood:State-led Neoliberal Modernization and Nannies’ Subjectiv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并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化转型为大的背景框架进行的进一步的理论思考。文章聚焦“科学母职”背后的现代化问题,通过梳理中国不同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母职”话语和培训项目背后的动力,展示国家和市场对于“母亲”的塑造,同时也比较了不同阶层女性在“科学母职”话语中的体验和挣扎,从而展现她们的自我形成道路。

苏熠慧教授就其研究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内容介绍之后,在理论反思部分她指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多元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科学”的话语指向从“强国保种”到“新生活运动”再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经历了多次转变,其背后涉及的是中国的发展与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竞争力。
结合其具体的关于“蒙氏妈妈”及“蒙氏育婴师”对蒙台梭利育儿知识的吸纳和运用情况研究,苏熠慧教授指出,在其背后展示的是中国现代化转型在母职问题上形成的时代逻辑:家政公司“科学母职”培训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市场转型现代化逻辑,当城市女性可以通过市场购买“科学育儿知识”的方式来完成育儿的工作时,农村务工女性被期待成为“高质量”育儿商品的提供者;同时家政公司“科学母职”培训对农村务工女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她们原本扎根于农村生活的育儿知识被现代的、科学的育儿知识取代,她们在知识重塑过程中发展出自尊自信理性的现代主体。

分享结束之后,苏熠慧教授详细耐心地回答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多方提问,其中在回答有关于“科学母职”培训对于传统性别分工和角色的挑战的问题时,她强调市场转型现代化下的“科学母职”培训并没有挑战传统性别分工和角色,而是以育儿外包的形式利用和再生产了这种性别分工和角色。

苏熠慧教授以其深厚的学养、敏锐深刻的分析以及专业的讲解赢得听者们热烈的欢迎。参加此次讲座的不仅有黄色视频师生、还有本校教育、文学等多个院系师生,以及来自南京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前来听讲。很多学子表示今天的讲座让其受益匪浅。

撰稿人:王雪 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