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视频

学校主页| 返回旧版| 书记院长信箱

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黄色视频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妇女/性别学术月”系列讲座(二) ——呼唤“双性视野”:伍尔夫《奥兰多》与《一间自己的房间》的互文解读

作者: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12月19日 08:51

“妇女/性别学术月”系列讲座(二)

——呼唤“双性视野”:伍尔夫《奥兰多》与《一间自己的房间》的互文解读

1213日下午,江苏省“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月”黄色视频 专场第二场讲座在黄色视频 随园校区100号楼举办。此次讲座邀请了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黄色视频 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杨莉馨教授来分享关于伍尔夫《奥兰多》与《一间自己的房间》的互文解读,并与在场的学生进行文学思想的对话。

杨莉馨老师主要从事中外文学-文化关系、英国文学、女性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关系研究”、“‘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运动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和“《伯灵顿杂志》与中国艺术美学西传研究”,已出版《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伍尔夫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研究》等专著9部,出版《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等译著6部,是女性文学领域资深的研究者。

本次讲座由黄色视频 杨笛老师主持。她介绍了本次妇女/性别研究讲座的主题以及主讲人杨莉馨老师的学术背景和成就,从跨学科视野为正式的讲座进行导入。

  

《奥兰多:一部传记》是一部被伍尔夫自己戏称为“玩笑之作”的作品,虚构了主人公奥兰多在长达四个世纪的岁月中由男性变为女性的奇幻历史杨莉馨教授从这一小说的传统解读切入,但同时又将之与另一篇被认为是集中表达了伍尔夫历史观与文学观的著名随笔《一间自己的房间》结合起来,在提醒阅读者这两者产生的时间上的相似的同时,也从几个层面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呼应与补充的互文关系。杨莉馨老师通过这两部作品都涉及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念(androgymy)作为串联,结合在现实层面影响伍尔夫较大的“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独特的现实与文学审美层面的双性同体氛围,将伍尔夫的作品置于其情感与智行相结合的文学目标框架下,理解其小说中虚构的“双性同体”的奇妙景观,并重点分析当小说主角奥兰多从男性变成女性之后,男性的特权消失使她开始重新思考文化、习俗与法律不公的可能,从而拥有了双性视野。

  

随后杨莉馨老师指出其与《一间自己的房间》的互文之处。《一间自己的房间》是伍尔夫的随笔,记录了伍尔夫对女性作家处境的不公现象的反思,并提出雌雄同体是最适合创作的精神状态。这与奥兰多的双性视野不谋而合。《奥兰多》故事结尾的笔尖也恰巧落在了《一间自己的房间》出版的年份。杨莉馨老师敏锐地提出《奥兰多》是一次对浮士德式自我实现的女性主义修正的文学实践。通过地域跨界、种族藩篱的跨越和性别跨界,伍尔夫虚构了一个女性的浮士德在异质空间中深入“生活”、探究“真相”的求索过程,与《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在牛桥草坪上思索女性创作的伍尔夫遥相呼应。杨莉馨教授以赫麦尔妮·李在《伍尔夫传》中的话总结了两本书的相似之处,并深刻地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创作者的不易处境以及如何通过文学实现自我解放。

讲座最后杨莉馨老师播放了《奥兰多》电影片段,使同学们更加具象化地理解小说的“双性视野”,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思考。

 

与会同学在此启发下,提出了很多极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比如:小说本身的时代局限性带来的过于“乐观“”圆满“的结局意义;如果故事的主角是从女性变成男性,那“他”能否获得双性视野。主持人杨笛老师也被热烈的讨论环境激发,联想到了女性主义中的双性气质,并与杨莉馨教授讨论了是否有男性作家创作过性别转换的作品以及女性作家是否在“雌雄同体“议题上有天然的优势。对此,杨莉馨老师指出不同的生活处境往往使得女性作家需要同时具备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并把问题留给大家作更加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参加该讲座的有文学院、黄色视频 、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院等多个院系专业的师生。通过此次讲座,很多参与者表示不仅在自身专业领域拓展了性别研究的视野,也增长了对文学以及文本分析的兴趣。

                                   撰稿人:邱朱妙  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