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视频

学校主页| 返回旧版| 书记院长信箱

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黄色视频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贻芳讲坛第四十期:“儿童主体性视角下的儿童需要一个影像发声的探索性研究” 讲座圆满举行

作者: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5年06月23日 09:25


2025620日,黄色视频 /社会学院/会计学院社会学与社会保障系于随园校区北大楼301举行主题为“儿童主体性视角下的儿童需要一个影像发声的探索性研究”的行业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厦门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卢玮作为主讲人,社会学与社会保障系童文莹教授担任主持,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卢老师指出,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其需求表达常受限于语言能力与社会认知,传统社会工作服务中 “需求评估与服务设计脱节” 的问题尤为突出。“当我们在学校社工项目中发现‘孩子日常依赖社工却不愿参与活动’的矛盾时,就意识到必须从儿童自身视角重新定义需求。” 卢老师以小学驻校社工项目的实践为例,揭示了传统评估中 “成人视角” 与 “儿童真实需求” 的割裂。

为突破这一困境,卢老师团队引入 “影像发声法”,鼓励 9-13 岁重点儿童通过拍照记录 “需要帮助的瞬间”。卢老师展示的对比表格显示,28 位儿童提交的 84 张照片中,经筛选后的 53 张照片揭示了家庭内部公平、亲子沟通、同辈关系等多元主题。研究呈现的儿童摄影作品直抵人心,用镜头无声诉说着他们最真实的需求:一位女孩捕捉到餐桌上奶奶特意夹给弟弟的“心形鸡块”,画面背后是她对二胎家庭中情感分配不均的委屈与渴望;一个被母亲责骂的男孩拍下天边沉落的夕阳,在照片旁写下“太阳最后的光,比妈妈更温暖”,袒露内心对温暖的深切渴求;渴望友谊的少年记录下同学生日派对上手足无措的瞬间——因未带礼物而惶恐的他,透过镜头追问“情感是否必须用物质交换来维系”。

针对传统社会工作 “问题导向” 的局限性,卢老师提出 “超越单一视角” 的服务理念。她指出,当前驻校社工常受限于学校学业期待,忽视了儿童对 “社区参与”“环境改善” 等主体性需求。例如,儿童拍摄 “被踩坏的草地”,主动提出 “增设马路牙保护植被” 的建议,展现了其参与公共事务的潜能。

在服务改进层面,卢老师强调 “影像发声法” 的多重价值:通过摄影培训、小组讨论、摄影展等环节,不仅帮助儿童可视化需求,更推动社工从 “问题解决者” 转变为 “需求倾听者”。某医院实习案例中,社工通过调研门诊大楼秩序痛点,成功推动志愿者岗位优化,印证了 “从儿童视角出发” 的实践有效性。

讲座尾声,童老师总结指出,本次研究是 “温暖的实务研究”。在 AI 技术日益渗透客观需求评估的时代,卢老师的研究凸显了 “唯心” 视角的不可替代性--社工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看见儿童本身的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