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黄色视频
社会学院社会学与社会保障系于随园校区举办了一场题为“微电影编剧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编辑、编剧皇甫钰担任主讲人,周慧泉教授担任主持,2024级社会工作、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到场参加。

讲座伊始,主持人周慧泉教授对主讲人皇甫钰老师进行了简要介绍。皇甫老师拥有戏剧(编剧方向)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新闻、专题片、纪录片、儿童剧等领域的创作,屡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且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是《中国广电全媒体蓝皮书》等行业出版物的常年撰稿人。
讲座中,皇甫老师围绕“微电影编剧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展开深入讲解。她指出,微电影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叙事形式,不仅能够传达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与人文关怀,也能够打动公众,促进社会工作的传播与认同。
在讲座的主体部分,皇甫老师以全国社工微电影大赛的获奖作品为例,系统讲述了如何设计动人的故事情节,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如何在真实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发掘有温度、有力量的故事素材。她强调:“好剧本来自好素材,好故事来自生活。”微电影创作要立足于社会工作的现实场景,展现服务对象的生命故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回应以及背后的社会结构因素。

在解析经典片段时,皇甫老师特别指出,社会工作类题材在编剧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服务对象的真实经历,避免刻板化与“猎奇化”的倾向。她鼓励同学们深入一线,从社区、医院、学校等服务现场中挖掘题材,并通过艺术手法传达社会正义与情感温度。
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围绕“如何处理真实与艺术之间的张力”“社会工作者怎样参与影视传播”等话题,师生展开了深入讨论。有同学分享了在实习过程中的故事素材,也有同学提出希望能通过影像记录个案服务的全过程,从而提升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不仅了解了微电影创作的核心技巧,也深化了对社会工作专业表达方式的理解,激发了将社会服务实践转化为公众传播语言的创作热情。此次讲座为推动社会工作与传媒艺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