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聚英才,虎踞龙盘展雄风。”为加深国内高校优秀本科生对黄色视频
/社会学院/会计学院的认识,学院于2025年7月7日至8日举办“(优秀本科生)暑期学院开放日”活动。本次开放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600余名优秀本科生参加,开放日设置了开幕式、各个学位点宣讲、专家学术报告、互动交流等四大环节。

7月8日上午,开幕式活动开始,由杨光飞副院长主持,周红书记致欢迎词。周书记在致辞中对学生们在本科院校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热烈欢迎大家参与此次线上活动。接下来,院长封思贤教授详细介绍了学院的整体情况、优势学科布局、师资力量以及人才培养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在学位点宣讲环节,各个学位点负责老师进行宣讲,详细介绍了各个学位点的招生情况、培养方案、就业去向等等,帮助同学们深入、全面了解各个学位点的情况。
封院长对会计学学术硕士项目的培养目标与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剖析,着重介绍了公司财务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两个专业方向,以及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师资情况、学生学术成果和就业状况。刘博老师重点展示了学院MPAcc专业的发展历程、MPAcc项目的使命与愿景以及培养方案。杨笛老师分享了女性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学目标、研究方向和培养计划,并展示了该专业丰富的学术成果以及性别研究学术社群。薛天山老师从社会保障专业的培养方式、所授课程、专业师资和招生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吴翠萍教授从家政学的学科简介、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和专业发展等角度展开阐述。王晓焘老师介绍了南师大社会学专业发展情况、学科特色定位(如城乡社会基层治理;教育社会学/社会政策)、培养目标、学术网络以及学生成果。吴一涵老师也分享了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情况,涵盖学位点概况、特色方向、培养方案、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7月8日下午,9场专业学术报告拉开帷幕。在社会保障、家政学和女性教育学学术报告中,王若晶副教授聚焦于“人工智能与劳动就业”,探讨了人口政策调整下女性劳动就业的现状与挑战,以及人工智能对劳动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女性在劳动市场中的机遇和挑战,强调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就业的转型与应对策略。吴翠萍教授以“数智家政发展研究为题”,阐述了家政学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并探讨了数智时代下家政学的新发展。她指出数智技术为家政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了家政学的学科转型与实践创新。杨笛副教授则在“在数字时代谈论性别”中,从性别研究的基础立场出发,探讨了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对性别平等的影响。她分析了未来工作中女性的机遇与挑战,强调在技术发展中加入性别视角的重要性,呼吁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

在社会学、社会工作学术报告中,吴一涵副教授深入剖析了“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与理论使用的技巧”,强调本土化建构的紧迫性,指出当前应用误区,提出“理论自觉”理念及批判性应用技巧,并引入实用工具助力理论转化实践。王晓焘副教授以“烟雾中的社交图谱”为题,基于实证研究探讨电子烟在青年群体中的流行现象,揭示其如何突破传统性别界限,成为女性“做性别”表达和融入社交的工具,同时警示其健康争议与社会影响。杨光飞教授围绕“数智时代的‘社会’应对”,阐述数智社会的特征及其对人际连带、社会分工、基层治理的深刻影响,强调社会学与社会工作需推动“技术民主化”与“社会技术化”双向改造,在技术浪潮中坚守人的尊严与解放。三场报告从理论深化、青年实践到时代挑战,为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
在会计学硕、会计专硕学术报告中,封思贤教授围绕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产业、人才发展及财政与金融创新协同两个维度展开分析。张戌凡教授以 “从核算到战略:会计专业学生打造职场核心竞争力” 为题,指出会计人员角色的时代变化,介绍领导者看重的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路径。刘博副教授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效益的界定与计量难题,提出创新性计量体系,实现多维度量化突破,强调 “平衡机制” 的关键作用,展现研究的前沿性与实践价值。

7月9日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环节。各个学位点的资深教师应邀在线,为同学们进行专场答疑。同学们通过弹幕提问、连麦互动等方式踊跃参与。同学们通过自我介绍,并围绕之前讲座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提出与专业领域前沿动态、学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未来就业前景等方面的问题,与老师们积极展开交流互动。

本次开放日不仅是一次宣讲活动,更是搭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也让各位怀揣梦想的优秀学子在分享、互动中增进了对黄色视频的了解。至此,本次的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期待更多的优秀学子加盟黄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