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第十九届国际社工日,2025年3月20日,社会工作专业组织了主题为“儿童社会工作的多维实践”的行业讲座。此次讲座特邀深圳市光明区壹家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夏玫莹老师担任主讲人。讲座内容涵盖社会政策倡导、标准制定等,并探讨各类服务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多位老师和4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夏玫莹老师深入剖析了儿童社会工作的服务指南与相关政策要求。她立足社会环境的变迁及当前儿童社会工作的整体需求,深刻揭示了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随着社会环境的持续变化,儿童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日益增多,诸如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这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探讨儿童社会工作要求时,夏老师从专业知识、伦理道德、沟通技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阐述。她着重强调,社会工作者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敏锐的观察力,以便在服务过程中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有效的沟通技巧是社会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它有助于构建与儿童及其家庭的信任关系,为服务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夏老师还就具体服务中的评估、计划等工作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儿童社会工作的实践情况,夏老师精心挑选了几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夏老师详尽地描述了案件的背景、处理过程及结果,并指出了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此类案件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例如,针对儿童暴力事件,采取叙事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在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认真践行家校社警的联动机制。关于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服务,夏老师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实践经验,分享了部分已通过及正在准备中的提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相关建设中来。

在互动环节,与会同学踊跃提问,围绕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专业关系的构建以及服务效果的评估等关键议题,纷纷阐述自己的困惑。夏老师悉心聆听,逐一予以详尽解答,并慷慨分享了自身在实际工作中所遭遇的案例及积累的经验,为与会师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与启迪。此次讲座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与交流契机,深入挖掘了儿童社会工作实践的多元可能性;通过生动案例分享和交流,也让与会师生对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策划和相关政策推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