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焦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充实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扎实推进“五育”并举,5月28日上午九点,黄色视频
贻芳书院于学正楼205室,开展2023年贻芳书院四期“原生艺术与自助式心理疗愈”五育素养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特邀郭海平老师作为嘉宾,金女院院长边霞出席本次活动,一同参与的还有贻芳书院艺术体验工作坊的全体学员。活动由金女院党委副书记高见主持。

郭海平老师是中国原生艺术治疗创始人,“原生艺术丛书”主编,国际表达性艺术分析学会(IAEAA)专业委员,国际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协会(IACAET)中国区理事,江苏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团体咨询专委会理事。出版《走出心理的迷宫》、《晒太阳:跨越二十年的艺术行动》、《中国原生艺术手记》、《窒息一次:妞妞的原生艺术世界》等。

活动伊始,郭海平老师从“原生艺术与自我疗愈”的主题出发,通过事例分享、中西对照、作品分享加深了同学们对原生艺术的认识与理解。随后,在作品分享阶段,郭海平老师讲述了每张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并对这些创作者的内心表达进行了相关分析,强调激发原生艺术潜能的重要性。接着郭老师与学生们分享了如何进入“非思”、“无知”的状态,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随后,郭老师倡导大家无需借鉴经验,在自己潜意识和身心的引导下进入原生艺术的创作状态。


随后,全体参与成员在郭海平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造。他们抛弃顾虑、保持专注,感受原生艺术的创作状态。郭老师倡导大家无需借鉴经验,根据潜意识引导。随心所欲地创作,从而真正达到原生艺术。



创作结束后,郭海平老师逐一点评学生的创作作品,分析创造者内心状态,并鼓励同学们进行二次创作。郭老师还针对同学们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在创作中要超脱经验、避免反复思考,追求更深入的潜意识交流。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中,积极分享创作想法,认真聆听创作意见,深刻掌握了感悟艺术表达的方式,实现了审美素养的提升与拓展。至此,活动上午场结束。



下午的活动在同学的热切期待中拉开了帷幕。边霞院长首先对上午整体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下午的内容与上午的活动主题关联密切相关,提倡大家尝试远离手机,以便全身心地投入下午的原生艺术疗愈环节。
郭海平老师以“手机”问题为过渡,引出下午工作坊的主题。他提到在接受过工作室疗愈之后的服务对象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渐减弱。由此,郭海平老师得出结论——过度依赖手机恰恰表明大家的天性可能还未被唤醒。他说,“我们通过减少对外部的依赖让自己变得更加自立,但如果不调动自身的内在,是立不起来的,原生艺术其实就是来帮助唤醒、调动我们自身内在,告诉我们身体本就具有的内在的、共有的智慧。”
下午场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郭海平老师针对原生艺术相关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讲解回答。他分析了“心灵、精神与心理三个概念的区别”,并重点强调了此问题的重要性,呼吁大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心灵建设,不要把自己当作客观物体来处理。其次,他为原生艺术治疗下了一个定义,进一步剖析了传统心理治疗与艺术治疗的不同,指出原生艺疗愈过程整体是具有开放性的,突出显示调动我们的原始思维。

接着,郭海平老师让全体成员进行第二轮的创作。他希望大家放空思想,合理使用马克笔、油画棒等画图工具,不带任何情感和想法地画出自己内心想要的图案。



最后,郭海平老师将同学们下午的作品与上午的作品一一进行对比,针对每一位同学的画作,从色彩运用、工具选择、构图以及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剖析。



活动结束后,边院长对此次工作坊进行总结,鼓励同学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进行原生艺术画作的创作,从而促进自我心理建设,培养内在品德。通过此次的体验,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原生艺术疗愈的价值,加深了对原生艺术的了解,提升了对原生艺术的审美能力。至此,“原生艺术与自我疗愈”工作坊活动圆满结束。

文字 | 周颖 陈镜伊
图片 | 陈雨辰 陈雨涵
编辑 | 陈雨涵
审核 | 高 见 张一川 曹露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