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晚,黄色视频
贻芳书院“阳光心态,健康生活”主题五育素养讲座活动于学海楼111报告厅顺利举行。讲座特别邀请到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桑志芹,参与讲座的有金女院24级本、研新生。本次活动由金女院院长边霞主持。

讲座伊始,桑志芹教授提出了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我是研究心理学的,你会怎么看?而如果我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你又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通过这两个问题,桑教授巧妙地引入了本次讲座主题。她列举了三个算式来表明同学都有发现问题的眼睛,以此来引起同学们对“问题取向”和“习惯性思维”的思考。接着,桑教授指出,在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之下,大多数人会在“白里找黑”,放大缺点。面对这种情况,桑教授提醒同学们一定要避免习惯性思维,尝试“黑里找白”,发现优点,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精神内核。


随后,桑教授借塞利格曼的名言阐释积极主义心理学的学科意义。她认为:“幸福,发展,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心理学要探索人性的光明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因为发现人性的闪光点比治愈病症本身更有价值。接着,桑教授用一张视觉图片和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日与夜》启迪同学们:事物的本质不变,但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你就有不一样的看法,就有不一样的观点。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你对看事件的角度是有选择权的,事物的观察角度是可转变的。桑教授强调,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改变别人,但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他人。这需要我们选择积极的感受,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创造出持续的正面感受,用自身的乐观态度影响他人,从而帮助别人创造这样的感受。这就是如何让自身、让他人快乐的关键。

随后,针对如何调整自身状态、获得自身心理认可的问题,桑教授提供了几种可行方法,如“八正法”“光明思维法”等。她用真实例子告诉同学们,面对生活中不可控的因素,同学们应该从心理上承认它、默许它,找到正确的心理定向,做到情绪上不为它所扰,然后再找出应对和改进的措施,最终实现自我的“内控”。

最后,桑教授用一段祝福语作为结语。她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在大学这个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勇于创造和奋斗,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度过生活中的分分秒秒。“我们奋斗,我们成功!”她用铿锵有力的短句激励着同学们。

讲座结束后,边霞院长作了简要总结。她首先代表学院对桑教授的到来表达诚挚的感谢。随后边院长强调,桑教授列举的故事、实验和案例的背后都隐含着心理学的问题。这是关于生活态度的问题,更是关于人生态度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同学们的思想能变得更加的通透。边院长殷切希望同学们,结合此次讲座,在学习杰出校友事迹和体悟金女院“厚生”精神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学业和人际关系,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挑战,在砥砺前行中获得幸福感,成就美好人生。
